首页关于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保 >

在我市质量监督系统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评估机制

时间:2010-02-02 10:17来源:人民网 作者: 点击:

在我市质量监督系统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评估机制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

2010012715:23 来源:人民网

近几年,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红灯频闪。如2001广东瘦肉精中毒事件、2004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等一系列与市民食品安全有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的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市民生活质量和食品产业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20096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已经日臻完善。检测机构将检测技术和仪器装备作为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和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目前北京市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政府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对检测机构、检测手段等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食品安全检测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立全面有效的以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为基础的风险预警机制。
  一、北京市质量监督系统食品安全机制现状
  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由市卫生、质监、农业、工商、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进口食品检测、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等五大环节的全过程实施链条监管。质监部门、相关行政部门、检验技术机构、大型企业组成的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各有侧重、信息共享、反应灵敏的“六位一体”工作体系,它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预警预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程序和措施,形成一整套覆盖食品安全评估和防范的系统。
  二、北京市质量监督系统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机制与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市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监管权分别由卫生、质检、农牧业、工商、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承担,食品安全接受多头管理,监管漏洞仍存在。
  第二,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在不断完善,但许多“行业潜规则”没有得到及时治理;一些检测标准还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监测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问题依然存在。
  第三,食品安全涉及领域广、环节多,在检测、技术方面,国家尚未建立起公认的权威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食品风险评估的能力不足,一些项目的检测技术也比较落后,亟待提高。
  第四,政府检测机构职能较单一,安全监管仅限于对产品的取样、化验、出报告,缺乏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技术的了解,也缺乏获取食品行业技术信息和动向的渠道,更缺少从源头获取不安全风险因素的可能。
  第五,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体卫生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未经健康检查上岗和餐饮具清洗消毒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市目前尚未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风险预警的基础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监督机构的抽查数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企业自检方面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目前北京市共有1638家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1090家证照齐全小作坊。从质量检测能力来看,各企业间检测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要求企业所有产品出厂前均应进行检验。因此,有能力的企业均应积极扩大实验室建设、配置分析仪器,以提升自检能力,满足日常出厂检验的需要。
  (2)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
  实验室检测装备有限,能够开展的检测项目只是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肉类中的水分等少数几项。快速检测手段试剂盒因费用比较高,应用尚不普遍。流通环节另一重要领域是超市,集贸市场,目前均不具备针对食品安全指标进货检验能力。有必要给大型超市、集贸市场装备检验仪器,监控食品安全情况。
  2.政府监管检测机构
  据统计,北京市有政府食品安全检测机构93家。其中:质检系统24家,卫生系统28家,农业系统21家,其他20家。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检测品种、项目及检测数量、频次都会有较大的增量,政府目前的检测机构需要添置和增加部分设备和人员,尤其是快速检测手段。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风险预警不足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自2006年开始,以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海淀质检所)为技术支撑,采用北京各级监督抽查数据、工商行政部门的市场监测数据、全国各地的监督抽查数据、国外的进口拒收通报数据,对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网站进行跟踪,从中分析并研究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预警预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程序和措施,初步形成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该预警系统除掌握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海淀质检所)的检测数据详细资料外,对质监系统其他检测机构以及工商、农业、卫生的检测数据只能调用其通报数据,检测数据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与应用。
  (四)人员与经费的问题
  1.人员问题。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为例,全市共有人员2700余人,其中各级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约2000人。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新“三定”方案,北京市局新成立食品监督处定员7人,各区、县局目前仍由原质量科的工作人员行使食品安全的生产监管工作。各区、县局质量科仅有3-4人,但需监管包括食品生产在内的所有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
  2.经费问题。《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且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还应支付相关费用。但随着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监督抽查的范围和频率相应增加,再加上由于可能的突发性事件和首都举办的不定期的大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都会造成预算经费的缺口。
  三、在我市建立食品安全检测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其作为实施构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以及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特别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后,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法律,以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现代化的首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并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从目前看,质监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一,肩负着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责任。其安全预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各级监督抽查数据;工商行政部门的市场监测通报;全国各地的监督抽查数据;国外的进口拒收通报。
  随着形势的发展,质监部门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预防永远重于补救。质监部门要做好市场信息的预测、收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使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才能维护市场的稳定和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在我市建立食品安全检测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与建议
  (一)整合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资源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据科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现有开放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设备价值达53.3亿元,8000多台套。然而缺乏适当的政策引导,利用率较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检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鼓励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建立实验室,提高自检能力;政府对重点和主要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和设备进行填补和更新,适应新形势需要;引导和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扩大有资质实验室的数量,为中小食品企业服务;大力发展推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最小范围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组织有序实施。
  (二)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
  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构建统一的覆盖北京、辐射全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北京市食品检测数据服务中心,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包括:制定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搭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服务中心;采集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监督抽查详细检测数据;采集委托检验的主要检测数据信息;及时为百姓、企业和政府提供检测信息服务;统一向媒体提供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建立食品安全检测风险评估机制
  以北京市现有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为基础,依托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科学的检测数据风险预警模型,组建一个由卫生、农业、工商、质监、商业等多方面的食品安全检测专家组成的北京食品安全检测风险预警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评估制度,对敏感性问题、行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及时进行评估并发布预警通报,形成长效机制。
  (四)保证资金、人员的投入
  加强检测工作,购置先进的食品检测设备,配备专业人员,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和检测经费足额到位,使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第一,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预警监测部门和专业的食品安全预警监测站点,保证有专门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收集、食品安全市场调查和食品安全检验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第二,加强技术监测工作,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品种的监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责任编辑:程东杰(实习)

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55/10857289.html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