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保 >

建构中国用药安全防火墙

时间:2009-11-10 10:37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作者: 点击:

图为:国际药代协会(ISSX)主席RusselA.Prough与刘昌孝院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时间2009/1026日 人物/刘昌孝采写/记者周洁通讯员陈治国摄影/记者李辉
  刘昌孝,19425月生,药代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该交叉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和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并任中国药代专业委员会主任。1968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药代实验室,1980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致力药物研究40余年,承担近3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近百个创新药物的药代研究。获得国家部省成果奖29项次,另获国际奖5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5本。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及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等。
  对话背景
  1024日,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
  对于老百姓来说,药代动力学,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说到用药说明书,则妇孺皆知。而说明书上那通俗简明的几行字,药代动力学专家们要进行无数次的试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中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了中国人的用药安全,在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跋涉了40多年。
  国际药代协会(ISSX)主席RusselA.Prough接受本报记者采访,高度评价中国药物和化学异物的代谢研究发展很快,与国际交流也很有成效,刘昌孝院士为之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的学术梯队在形成和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如今,刘院士领衔的中国药代学国家队的研究领域已辐射到中药领域,尽管认识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比西药更复杂,他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到中药走向世界的道路。不是越贵的药越好不是进口药就好,百姓的用药误区,尤其是医生对抗生素的滥用,让刘院士很担心。安全大于天,刘院士含养德性,纯纯朴朴,则比如赤子也。
  用药说明书架设安全桥
  问:您是我国药代动力学开拓者。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名词太陌生。可否给我们做个科普,说说您的研究?
  刘昌孝(以下称):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吃了一种药,怎么吸收的?吸收到哪去了?治病的地方在哪?发挥怎样的作用?怎么代谢掉?怎么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是药代。
  从科学上讲,是利用生理学的、药学的、化学的,甚至数学的、信息学的手段,来研究药定量变化的过程,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再来确定用药一天吃几次,两次还是三次?吃100毫克还是50毫克?妇女怀孕了能不能用?你看药品盒子里都有个说明书,我们的工作就是告诉你,说明书上每天吃两片三片,吃多少量是怎么来的。
  对于创新药研究,药代学必须先行,筛选它。做新东西比老东西好,好在那个地方,能不能解决老药的问题?改变制剂,依据在什么地方……一切都要有个科学依据。大人小孩、老年人青年人、男人女人,身体状况、血液循环、代谢能力都有差异,要进行调节,怎么合理调节,也要靠药代。
  问:从用药的安全、剂量的确定,到新药的创新开发,您的研究范围不小啊!
  刘:药代动力学是一个桥梁,对中国老百姓的用药有用,对医生治病当个好大夫有用,对企业搞新产品有用。保证有效安全是关键,吃一片有效,吃两片就有问题,吃半片可能就无效,所以哪个药都离不开这个研究。西药要做,发展到现在,中药也要做一些相关的研究。
  问:中药太复杂?
   刘:是的。中药太复杂,一味中药含有多种物质,复方中药更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含有数以百计的化学成分。比如复方丹参片,我们好多人都吃过的著名中药, 而目前全国各家做的产品,在质量上可能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各家制备工艺、药材来源有不同,需要在生产不同环节把关。中药要走向世界,不做质量研究、药物 代谢研究、安全性研究和药效研究,就不可能走向世界。你想一个药要出口,没有统一质量、统一标准,肯定不行的。
  中药研究开发需要高科技
  问:这几天,《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正在湖北召开,研讨中医的前途。中药是国宝,是有口碑的。因为西药来得快,老百姓去医院,明明知道打针可能副作用大,却还是选打针。
   刘: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毒副作用中药西药都可能存在。中药来得慢一点,调理过程不一定很快反应出来。中药作为急救药的产品很少,作为慢性调理药很 多。世界上对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不同的看法,有西方媒体报道的问题,但对副作用的看法,怎么解释,因为有几千年的使用经验,我们国家过去研究也不多 也是事实。
  问:您认为中药发展瓶颈是什么?
   刘:首先,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几千年来,从临床实践得出的临床治疗、预防疾病的手段、工具,有中国的特色,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科学性。中医治病讲究辨 证施治,整体调节。不是像西药,吃了阿司匹林头就不痛了。理论体系不一样,但这个理论体系要让西方人明白,得有个共同语言。要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阐明, 需要讨论。
  第二,中药是个复杂体系,一味药十几个成分,十几种药加在一起,上百上千个成分,究竟哪种药与疗效有关系?说不清楚。你检测的标准也许不是疗效的标准,也可能不是一个东西起作用,是一个综合作用,如此复杂体系,研究难度大。
  第三,中药药材来源不一样,产地不一样,用药的部位不一样,所含成分就不一样。制药厂加工生产过程中虽是GMP的生产,是不是符合老祖宗中药炮制的这个特点,用醋泡、酒泡,用炭炒、沙炒,还是铁锅直接炒等等情况都不一样,就影响内在质量。
  问:所谓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山中之药,似乎也很难工业化。

  刘:GAP搞了一个种植基地,规范化种植,是个源头。中国搞了不少,湖北我也看过。据统计我国有400多家GAP基地,不单是挂个牌的问题,重要的是按国家标准和自己制定的规范来生产药材。如何保证药材质量的问题,亟待需要重视。药适合不同地方生长,比如贝母,川贝母和浙贝母就有差异。你把川贝母放在浙江种,就不是川贝母了。人工种植和天然生产有何差异,需要用科学方法证实。
  问:中药走出去,不仅仅是情感的问题,而是科学的问题。
  刘:对。任何一个物质有两面性,有害与有利。不安全的方面,如何权衡?如何恰到好处?像我们卫生部陈竺部长那个研究,砒霜有剧毒,用得恰到好处,可以治白血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了这个理论,国外还是承认的。所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诠释,对中药走向国际很重要。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http://news.163.com/09/1108/07/5NJ2RKBR000120GR.html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