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总结今年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十三五”发展思路,部署2016年工作。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汪洋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对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会后还将正式下发明年的中央1号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2015年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农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比上年增长2.4%,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1000元,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据测算,三大主粮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比2013年提高2.2和1.6个百分点,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大幅提升,粮改饲、粮豆轮作试点全面启动,农业科技对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超过3亿亩,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0万家,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 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方重视和各部门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农业部门奋力拼搏的结果。一年来,全国农业系统着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着眼于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加强政策创设和落实。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启动实施草牧业发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马铃薯主食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补贴补助项目。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启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扩大财政促进金融支农试点范围,推动出台农业保险覆盖主要风险和物化成本政策。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配合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极争取2015年稻谷和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继续实施并改进玉米、油菜籽临储政策。 二是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优化区域布局,部署调减东北等“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调整南方重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品健康养殖,创建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扩大北方大中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走出去”,谋划推动农业优势产能和技术对外合作。 三是着眼于推进农业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和条件建设,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主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病虫害防治以及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共有33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奖。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取得突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规划正式出台,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甘肃、海南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超过2亿亩。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生产物联网试验示范,实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成并运行村级信息服务站7000多个。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业创新人才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力度,开展“全国十佳农民”和“十佳农技推广标兵”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扩大到1500多个县,培训农民100多万人。 四是着眼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出台国办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专题现场会,实施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技术,引导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减井灌小麦面积,减少灌溉用水消耗。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立218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启动秸秆全量化试点,支持地方开展农田地膜污染防治回收试点示范,试验推广可降解地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启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水生生态环境和资源养护力度。 五是着眼于防范农业风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1%、99.4%和95.5%。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798项,开展7个专项治理行动,认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3个、质量安全市4个。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开展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广有效的病死猪收集、处理模式,全国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健全屠宰监管体系,完成省一级屠宰监管职责交接,市、县级调整到位率分别达到95%和90%。 六是着眼于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抓好农村改革任务落实。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范围扩大到2246个县(市、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开展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各类示范社达13.5万家,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研究起草中央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参与《食品安全法》《种子法》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和示范窗口建设。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粮食生产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连续3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年均增长9.5%,连续6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超过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有望超过52%,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价格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可以说,“十二五”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国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亿万农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十二五”农业农村形势好,关键在于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连续12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持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不懈强化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做到“四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央要求和形势需要,与时俱进确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布局,提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和两个持续提高”的中心任务,强调“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符合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发展实际,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引方向的作用。二是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巩固完善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三是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根本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农村集体资产有效实现形式,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是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抓落实。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基层意愿,推动政策落实,盯紧重点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良性工作格局,共同推动“三农”事业稳步发展。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以此为指导,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更加雄厚,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机遇十分难得;另一方面,各种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叠加,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可概括为“六期同至”。 第一,“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短板在农村贫困人口。农民收入依然不高且不平衡,2014年末,全国还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的偏远农村地区,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迫切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十三五”是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十二连增”“十二连快”的好形势来之不易,实现高点强攻、高位护盘难度极大,更不容易,稍有松懈,高点就可能成为拐点。目前,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突出,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要素特别是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大宗农产品价格除生猪外普遍下滑,对农民增收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增加,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差拉大,加上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放松农业、乃至忽视农业的声音。迫切需要凝聚共识,迎难而上,担当有为,决不能让农业农村好形势发生逆转。 第三,“十三五”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农业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在发展思路、技术体系、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农民的种植习惯等都要经历重大转型,这无疑是一场革命,必将经历阵痛,需要决断,需要攻坚。 第四,“十三五”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已经显现。今年前10个月,粮食进口已达1亿多吨,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是内外价差引起的。我国农业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处于劣势,迫切需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坚持不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爬坡过坎、突破瓶颈,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第五,“十三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任务艰巨,尤其是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事项,涉及多方利益关系调整,容易引发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但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非改不可,迫切需要攻坚克难,一关一关地闯、一道一道地破,为农业农村发展释放改革红利,增添新的活力。 第六,“十三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当前,城乡不协调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协调,农村土地、资金、高素质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过多地流向城市,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仍然明显滞后,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反哺带动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些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成功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农业就能顺利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基固本、加力助跑;如果应对不力、无所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就可能愈加滞后,势必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拿出应对复杂局面的有效举措和实际行动。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是对农业基础地位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凸显了农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建议》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建议》还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等等。这些新要求新举措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动政策创设提供了依据,我们要全面把握,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一个中心”,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 “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大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一个中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是“十三五”重点难点所在,关系农民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努力保持农民增收“两个高于”的好势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六个全面提升”: 一是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十三五”时期,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根据供需情况,年度产量可以有增减,但必须巩固和提升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上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术上要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全面提升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把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多下功夫,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重点突破一批世界领先、能够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品种、共性关键技术和现代装备,力争到2020年,完成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 四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务农种粮收入、从而稳定农业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农业分享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是“十三五”农业发展的一场硬仗。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加快推进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抽检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升。 六是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抓住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重点突破,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三、关于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十分艰巨,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巩固发展农业好形势十分不易。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既是对过去“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坚持和延续,也是适应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要求,对原有工作思路的丰富和发展。提质增效转方式,就是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化进军,实现农业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方式变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既是路径,也是抓手,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稳粮增收可持续,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总量基本稳定,市场和价格不发生大的波动;农民收入不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保持“两个高于”,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资源环境有改善,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隐患控制下来,为农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留下空间。这既是目标,也是底线,是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难点在于兼顾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一定要辩证想问题、统筹顾两头。在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治理中,必须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力上去了,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在注重保障总量、改善环境中,必须始终关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只有质量效益上去了,才能有效破解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形成竞争优势,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生态良好。 为此,明年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调整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树立“大粮食”理念,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在促进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当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从技术、装备、设施、服务、加工和流通等多方面着手,从节水、节肥、节药、节电、节油等多环节入手,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价值链条,大力提高农业效益。三要在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农业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要抓紧抓好农村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发挥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6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0项重点工作。 1.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政策建议,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参与和分享。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明年再培训100万人,抓紧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信息系统,构建集补贴、金融、保险和设施用地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体系。 2.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5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积极稳妥推进。明年再选择10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切实抓好宣传培训、政策执行、督查督导等关键环节工作。已经开展整省试点的12个省份要及时组织“回头看”,抓好各个环节的完善补充。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确权登记时机,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将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集中归并,解决地块细碎化问题。 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将要出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重点抓好经营性资产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公共服务性资产管护等工作。继续开展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在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发展股份合作以及完善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成熟经验。抓紧谋划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法律法规。 4.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加快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明年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全部组建完成,并开始实质运营。各地农业部门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组建工作,确保农业信贷担保“姓农为农”。降低产粮大县三大主粮作物保费补贴县级配套比例,推动建立农业保险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口粮作物基本保险普惠补贴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生猪及糖料蔗等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拓展水产养殖业保险。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农业金融意识,注重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5.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抓紧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实施办法,落实支持政策;争取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在垦区联合联盟联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强化工作指导督导,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开展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农垦改革发展进程。 6.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明年粮食生产要保持总体稳定,可以有波动,但不能发生大的滑坡。稳固提升粮食产能,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探索建立棉油糖果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大中城市周边、交通沿线优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明年力争“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和热带农业发展。探索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在玉米非优势产区进行轮作试点,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7.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生猪生产布局,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和草业,逐步将“镰刀弯”地区和牛羊养殖优势区纳入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扩大退耕还草,加强草原保护。加强奶源建设,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切实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中国奶业D20提升,振兴民族奶业。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8.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目标,促进渔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合理调整渔业养殖布局结构,减少湖泊、水库和近海网箱养殖密度,鼓励发展大水面养殖和离岸养殖,逐步压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产能,不断提高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发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继续推动渔民转产转业。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坚持休渔禁渔制度,清除“绝户网”等禁用渔具,实施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改造,提高渔业执法和设施装备水平。 9.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流通。争取出台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地初加工、直接营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土地入股和财政性支持资金折股到户,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鼓励农村经纪人和新农民搞活农产品流通。 10.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加速构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深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机制,完成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化升级,更好适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共性突出问题,协同推进重点攻关。发挥农业成果转化平台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现代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程,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 1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种子法》,抓紧制修订相关配套法规。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建立健全种业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政策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开展新一轮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积极推进玉米、大豆等良种科研攻关,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和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强国家级种畜禽核心场建设,强化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水产种业发展。 12.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比例,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机械化。配合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行动方案,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持续开展深松整地作业,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积极推行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农机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水平。 13.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启动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改造搞活传统农业,连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扩大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范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配套应用。 14.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入研究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发展良种苗繁育、水稻集中育插秧、农机承包作业、饲料散装散运、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鼓励地方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支持发展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 15.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示范,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制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1000项,推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实名购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行投入品记录制度。积极争取支持政策,再创建2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动建立健全省、地、县、乡四级监管机构,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强化责任追究,严打重罚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16.全面提高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能力。从养殖、动物移动、屠宰等环节入手,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打造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体系。严把养殖业监管关,强化养殖档案管理,加强网格化日常监管,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优先防治病种控制计划,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全面推行兽药“二维码”,从源头上加强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管理,控制药残超标风险。严把活动物移动监管关,加强动物卫生检疫和疫病区域化管理,严防动物疫情跨区域传播。严把屠宰业监管关,组织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17.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往年增收主要靠价格带动、补贴增长和工资提高,明年这几方面形势都不容乐观,继续保持“两个高于”面临很大挑战。要全面推动“三补合一”改革,探索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适当提高标准,探索建立农民生态补偿、轮作休耕等补贴,推进渔业柴油补贴政策调整,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施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玉米价补分离、价补统筹和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搞好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探索实施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引导农民主动对接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优价农产品,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股份化等改革试点,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8.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中央明确提出,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这是农业部门的光荣责任和用武之地。要充分发挥农业行业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抓紧研究制定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规划,谋划具体支持政策,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带动模式,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到人。 19.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突出干旱半干旱重点区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试点,大力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绿色防控。启动农作物秸秆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开展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20.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努力构建财税、金融、保险、外经贸等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框架,编制完成《农业对外合作规划(2016-2020年)》。支持建设与“走出去”紧密相关的育种、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搭建农业“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走出去”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打造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启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行动计划,特别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提出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个农业合作项目。 四、关于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做好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完成“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农业部系统各单位和各地农业部门都要主动破除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引领、方法路径上的新突破、工作职能上的新转变和作风面貌上的新气象。 一要转变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树立“创新强农”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实现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树立“协调惠农”理念,大力推进生产消费、一二三产、种养加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供需平衡、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结构。树立“绿色兴农”理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业发展新增长点。树立“开放助农”理念,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发展战略空间,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树立“共享富农”理念,用工业化的设施武装农业、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农业、用城镇化的进程带动农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转变工作职能。重点是“一简、一规、三加强”。“一简”,就是要继续简政放权。2013年以来,农业部已经累计取消和下放了53%的行政审批事项,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只有把该放的坚决放下去,才有精力把该管的切实管好。各地要继续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确保平稳过渡,防止“中梗阻”和“一放了之”。“一规”,就是要规范制约用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要探索规范制约权力运行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强化权力监督,确保公正公开、透明高效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公权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三加强”,就是要加强政策创设。对“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涉农政策举措逐条梳理研究,加紧谋划提出一批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加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部门优化职能配置,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理顺职责分工,切实发挥事业单位作用,加强地方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完善推动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法治建设。核心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涉农法律法规制修订,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转变工作方式。“三农”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多年未有的深刻变化,对我们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化决策方式,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调研总结,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更加注重发挥各类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优化管理方式,在继续发挥好我们行政体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优势的同时,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优化投入方式,大力加强资金优化整合,将投资重点向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逐步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滴灌式支持。更好发挥财政杠杆撬动功能,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我们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批项目、管资金上,要将工作重点转向事前制定规划、创设扶持政策、制定建设标准、强化信息引导、加强事中事后督查验收上来。 四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大兴敢于担当之风。“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急难险重,必须大力发扬农业系统“三种精神”,坚决杜绝庸懒散木推,倡导快准严细实,要敢于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做到关键时刻能冲得出、顶得住、拿得下。大兴狠抓落实之风。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靠真抓实干。要用好绩效管理工具,突出重点抓落实,集中力量在明年20项重点工作上发狠力、寻突破、出成效。农业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亲力亲为,抓重点,抓落实。大兴清正廉洁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加大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跑冒滴漏、虚报冒领。总之,要用过硬作风和一流业绩树立农业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明年及“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已经明确,号令已经发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BGT/201601/t20160108_4979141.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