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秋国家首席兽医师在2015年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齐聚“渝西明珠”重庆荣昌,召开2015年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午,我们实地考察了荣昌的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刚才,重庆、湖北、广西、新疆、北京和辽宁等6个省份相关单位负责人做了典型发言,这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近年来兽医工作形势总体良好,重大动物疫情持续稳定,动物卫生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屠宰职能交接逐步到位,兽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这些成绩是全体兽医工作者共同努力取得的。特别是在动物疫情形势严峻、动物卫生监管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发挥作用,为完成部党组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工作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新时期兽医工作的新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更好顺应形势变化,谋划下一步工作。 从国内形势看。动物疫病防治目标任务有了新转变。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的目标任务。《规划》实施至今已有3年,我们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政策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一个时期,仍然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有中国特色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紧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上升到全新高度。动物源性食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居民食品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这对我们兽医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兽医工作要怎么做,才能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才能有效解决三聚氰胺、瘦肉精、抗生素等一系列问题,重振国人对中国动物产品安全的信心,值得我们每个兽医工作者深思。深化改革一系列措施带来了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路,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重头戏。对我们兽医工作而言,如何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值得认真思考。兽医管理部门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发挥好监管作用,妥善解决资格审查、市场准入、审批后监管、事中和事后监管等问题,兽医技术部门要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用市场的力量合力推进兽医事业。兽医工作新常态产生的新影响。当前兽医工作常态是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如何实现疫病向“净化消灭”质的转变,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思路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计划,为国内产品“走出去”、国外产品“请进来”、民族畜牧业的保护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从兽医新常态的转变到支持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兽医工作必须跟上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从国际形势来看。自贸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20个,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6月17日,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我国自贸区“朋友圈”再次扩容。自贸区的建设在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增加消费者实际利益的同时,对我国农产品也带来诸多影响,特别是我们的动物产品面临着自贸区双边认可的压力。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新变化,世贸协定保护到期,保护性措施逐步消除,动物疫病对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制约更加突出,这给我们兽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标准规则变化带来了新压力。当前,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也随之发生转变,这些都对我们兽医工作带来新的影响,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如2014年5月,我国经过多方努力,用了十余年时间,获得OIE“疯牛病风险可忽略”认证。之所以要努力争取这个认证,是因为只有我们达到风险可忽略控制水平,才能在牛及其制品国际贸易上有话语权,才能提升国人对中国牛肉的信心,这对保障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疫病防控目标全球同步化带来了新思路。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形势仍处于复杂阶段,呈现出一些老病复发、新病传入,内在病原变异、外来疫病威胁等新特点,特别是我国陆路边境线长,非口岸通道多,边民过境频繁,周边国家动物疫病复杂,时刻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时刻考验着我们这道防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区域内和全球动物疫病控制中,特别是单项病防治上要发挥作用,必须做到防控目标全球同步。比如在全球性和区域性口蹄疫项目上,OIE确定的目标是全球消灭口蹄疫,中国要在区域内发挥引领作用,需要边行边试,探索建立从免疫无疫逐步向非免疫无疫过渡的模式,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逐步达到最终消灭的目的。 二、扎实做好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的兽医工作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跟上形势任务变化。一是法律法规不适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我们兽医工作所遵循的法律法规,包括《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以及现在正在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些方面与当前深化改革的要求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这其中哪些法律法规需要修改,需要修改哪些内容,都需要研究。二是体制机制不适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各省在构建兽医管理体制机制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仍存在着防疫主体的重塑、市场在兽医工作中作用的发挥、防控策略与检疫机制的调整、基层兽医机构的激活等问题亟待破题。三是队伍能力不适应。这些年,有些省份基层队伍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来说,基层队伍能力仍然较弱。如相当大比例的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乡镇兽医站人员多数未接受过专门的兽医专业教育;有的检疫员法律意识不强,对可能存在的职业风险点预估不足。四是治理理念不适应。兽医工作要实行良性治理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管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非政府组织、企业、养殖者、消费者等要共同参与治理,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从而建立起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动物卫生治理体系。 当前,对我们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两个系统来说,重中之重是要夯实队伍基础和基础性工作,因为它是兽医工作的根基。我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过,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执业兽医水平。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执业兽医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兽医水平,因为他们直接服务于基层诊疗。我们从2009年开展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试点,到现在全面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准入,就是要提高执业兽医人员素质。二是官方兽医水平。即政府兽医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在国家兽医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效能。三是兽医科学研究水平。即兽医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性研究水平。 上午,大家现场观摩了荣昌的兽医工作,其创新推动的基层“三项制度”很有特色。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基层队伍和基础性工作强调两点。 对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是重心下移、服务养殖者。对于县级疫控机构,要下大力气重点激活县级实验室活力。县级实验室如果搞不好,就不可能获得具有地理信息的流行病学数据。对于其功能定位,可以是采样、临床初筛、初步诊断,也可以做病理、血清学的工作。在当前血清学免疫效果评定的基础上,要逐步转向病原学工作,并为乡镇站疫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撑。现阶段县级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不够,可以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资源,通过合作协作,带动县级实验室工作。以口蹄疫防控消灭为例,我们需要掌握家畜免疫带毒的状况,我以前说过,所有的大型养殖场都要设非免疫的哨兵动物,通过哨兵动物和实验室检测,才能知道免疫情况下是否带毒,才能决定什么时候实行由免疫无疫到非免疫无疫。只有基层实验室发挥作用,形成实验室网络,才能为下一步消灭口蹄疫打下基础。 对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核心是机制创新、抓好监管。原来的检疫监管工作本来就千头万绪,这几年新增加的很多工作又都压在了这支队伍身上,如新增的屠宰监管职能任务十分繁重。因此,重点就是要减负,要梳理职能,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特别是要抓住关键职责。卫生监督机构的法定职责就是要依法做好监管执法工作,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现在和未来工作重点就是加强执法监管,对守法的加以保障,对违法的严格执法。要创新工作机制,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能放给社会的放给社会,把能放给市场的放给市场,创新工作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管与执法。 三、努力开创疫控与监督工作新局面 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兽医工作特点,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在深化改革中合理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动物源性产品质量控制是地方政府负责制,但在动物疫病控制方面,我认为从管理角度来看,还要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比如《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对口蹄疫和禽流感的扑灭计划,要按照控制疫病的阶段性来组织和开展。当疫病流行控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中央政府统一组织,疫控机构是国家扑灭计划的具体组织者。对于暂未列入扑灭计划的动物传染病,每个省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要发挥省级兽医机构作用,组建自己的专家组,形成一套自己的东西,根据自身情况解决自身特殊的问题。对于常规的动物疫病,应社会化力量去解决。政府可以组织,可以制定规则。因此,中央和地方事权要划分清楚。 二要把区域化管理作为控制疫病的一个手段。农业部兽医局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上做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具体推动规模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当一个区域的所有养殖场实现了疫病净化,就可以在这个区域实行疫病区域化管理,因此,养殖场净化是根本。如果能把养殖场净化和安全用药结合起来,把综合防控和化学安全结合起来,就能真正创中国畜牧业品牌。 三要在兽医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手段在畜牧兽医方面应用较多,如电子出证、兽药二维码追溯等,我们兽医系统要学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当前,“互联网+”正在与兽医工作加快融合,希望各地用好信息化手段,在下一步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在这个大框架下,下一步我们要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法规调研,做好顶层设计。部兽医局正在牵头对《动物防疫法》进行评估,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开展修订工作,并启动了《兽医法》《动物卫生法》和《兽医药品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希望各级疫控和监督机构积极配合、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特别是要摸清基层人员对当前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以及实际执行情况,找准法律法规衔接不到位、执行有偏差的关键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立法、修法提供有力支撑,为未来兽医法律法规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二是强化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兽医队伍。在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各地要超前谋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疫控和监督机构队伍建设发展方向,推进新型兽医队伍建设。要重点开展县级疫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梳理县级疫控的工作任务、管理机制、保障机制等,进一步理清其功能定位。要把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乡级畜牧兽医站、村级兽医服务站点的建设,实现韩部长提出的“普遍健全乡镇或者区域动物防疫机构”的要求,保持基层队伍稳定;要把执业兽医队伍作为兽医服务体系的主要依托,大力推进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引导基层兽医由兼业式向执业式发展;以明确官方兽医身份为基础,逐步研究和探索官方兽医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官方兽医资格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新型兽医队伍。 三是勇于探索创新,以点带面推动疫病净化。重点要探索疫病净化推动机制,从“种、场、区”三个层次入手,从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从有条件的县抓起,研究净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的模式,研究净化联动机制的建立,争取政策支持。同时,也希望像重庆这样,从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做起,搞好疫病净化,逐步扩大至区域。对于天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如已经成为免疫无疫区的海南,下一步可以试点非免疫无疫区;吉林、辽宁等地,在无疫区建设上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是加强疫控和监督两个系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畜牧和兽医是一家,疫控和监督也是一家。兽医很多工作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理顺关系、加强合作更为重要。对内,疫控和监督不管是相互之间,还是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要多沟通少推责,多协调少争权;对外,要打破内循环,争取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兽医工作争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基层疫控与监督部门,在当前执法手段不完备、疫病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合作。疫控必须依靠严格的监督执法保障防控效果,监督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实现科学、规范执法。因此要找准技术支撑和监督执法结合点,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五是强化新技术应用,提高兽医工作成效。新技术应用是破解基层人员少、工作量大等问题的重要手段。要从技术进步与应用推广的协同互动入手,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用性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以信息化为载体加快管理创新,重点加快兽医应用技术、集成示范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特别要加快现场快速诊断等实际工作迫切需要的技术研发和“互联网+”在疫病防控、检疫监督等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推动兽医行业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 六是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真抓实干新形象。兽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保障四个安全,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因此来不得半点虚假。疫控与监督两系统的同志,特别是基层的同志,与企业、养殖户打交道多,代表着全国兽医的形象、更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兽医服务;要牢记职责与使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持续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始终践行“三严三实”。通过良好的职业形象、内在的专业素养和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来赢得社会尊重,树立疫控和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树立兽医行业的良好形象。 附件: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507/t20150721_4756343.ht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