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务信息 > 行业焦点 >

积极防控动物疫病风险 严格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

时间:2014-12-23 15:04来源:农业部网站 作者:admin 点击:
积极防控动物疫病风险 严格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
《 农民日报 》( 2014年12月23日 06 07 版)
 
      2014年,各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提出的“努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任务,积极防控动物疫病风险,严格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增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控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养殖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现选登一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地学习参考。
   ——编者
 
展农村天地新貌 闻都市丛林花香
——记上海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上海市、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周密部署、妥善应对,建立了一套科学、紧密、高效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监管体系,在申城大地上牢牢筑起了捍卫公共卫生安全的钢铁长城。
统筹规划,创建新模式
调研、考察、会议研讨……为了寻找“如何对病死动物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这一问题的答案,上海市、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在市、区两级农委的支持下,坚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注重服务、提升能力;加强领导、保障运行;加大宣传、严格执法”的指导原则,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规模广、力度大、效果显著的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开展了以“五个统一”(统一制度、统一布点、统一车辆、统一收集、统一处置)、“三种模式”(区所统一收集、乡镇统一收集、规模场统一收集)为内容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监管体制创新。
养殖场设立了专用存放间
以前场里有了死猪,我们就扔到化尸池里,数量太多或者有别的事情,就把死猪随手堆在墙角,遇到天热的季节,死猪的臭味经常让附近的乡亲们意见很大;而且放的时间太长,也怕给场里的活猪造成影响。”方士良是一家养猪场的负责人,每次回忆起之前的状况都记忆犹新,“现在,市、区的领导到场里指导我们建立了存放死猪的冷库,镇里还有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收集,真是没有后顾之忧了。”各养殖场负责人为“在养殖场设立存放间”这一规定叫好,主动按照要求指派专人负责场里的收集、保存、移交、记录、消毒等工作。
收集点布设到各个乡镇
为及时上门收集各养殖场的病死畜禽,对辖区进行统筹布局,在涉及养殖的乡、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设立收集点。所在地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管理,分管主任或兽医站站长直接落实人员开展病死畜禽的接收、运输、记录等工作。
不论刮风下雨,王喜根每天都开着电动三轮车奔走于各个畜禽养殖场、养殖户,上门收集病死畜禽。他每到一家养殖场户都要现场认真核对、清点病死畜禽的数量,在养殖场填写的移送单上签字确认。“养殖场户欢迎我上门收集,感激我帮他们解决了棘手的难题,而且病死畜禽得到规范处置,疫病传播的风险降低了,百姓也不会吃到死猪肉,每次想到这,我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王喜根是松江区新浜镇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点的一名收集人员,在上海市,像他一样善良朴实、爱岗敬业的收集人员有几百名。
因地制宜,建立了四种收集运送模式
上海市依据养殖量的大小,建立了四种收集运送模式:在动物养殖数量较少的区域,由收集点统一收集,每日派出收集车辆至各养殖场户进行确认、装车;规模化养殖场先行将病死动物暂存在专用存放间或冷库,收集人员根据数量一周两次到场收集;当病死畜禽数量多或有突发情况时,需要单独移交的,以乡镇收集点为联络点,及时安排车辆、人员统一收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则由公司自行解决专用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车辆,专人负责收集。
集中处理,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无害化处理站
早在2003年,上海市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焚烧站——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作为全市病死畜禽及相关产品的焚烧处理指定场所。除收集处理养殖场所、屠宰场所及道口查处的病死畜禽外,也对企业委托焚烧产品废弃料和公安、食品、工商等部门委托销毁违法没收产品以及无主病死宠物进行处理。该中心实际承担的工作已从当初主要解决郊区畜禽养殖场的病死畜禽,逐渐扩展到面向全社会的无害化处理服务。今年引进了自动装卸系统,实现了装卸自动化,日处理能力已达到50吨左右,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环境也有了大幅度改善。另外还配备了疫病检测设备,对疑似重大疫病的病死畜禽及时进行疫病检测并跟踪溯源。
严格执法,监管贯穿始终
我们要坚决杜绝因病死畜禽处理不当造成的疫病传播,坚决杜绝病死畜禽产品逃离监管流向餐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侯佩兴所长说。
庞大复杂的无害化收集和处理工作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疏忽,上海要求对收集、处理进行全程监管。市、区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畜禽养殖场病死畜禽的统计、收集、移交和收集点接收、运输、消毒环节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对病死畜禽的收集、保存、移交、记录、消毒等工作进行规范。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专门建立了一套考核激励机制,推出了面向全市的考评奖励工作方案,成为推进无害化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促动剂。考核奖励方案旨在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为抓手,加快推进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进程。考评工作采取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听取汇报和走访群众相结合、查阅资料和查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检查各乡镇统一收集点建设进度和密闭运输车购置情况;随机抽查收集点、养殖场户的无害化处理交接记录及相关单据。设有先进建设项目奖、先进区县奖、先进收集点奖和先进个人奖。
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供稿
 
江西确保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
 
今年以来,江西省强化领导,健全制度,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确保了该省以生猪为主的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为江西省动物及其产品进入上海等国内主要市场铺平了道路。截至2014年10月,全省共有供沪备案企业55个。其中,新增供沪备案企业2个,清理取消不符合供沪有关要求企业15个。今年1-10月,全省供沪生猪198万头,猪肉16117吨,猪副产品67吨,鸭肉205.1吨。在供沪企业减少的情况下,生猪供沪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开展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提素质强能力”行动为继续巩固深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规范行动”成效,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江西省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密切联系近两年工作实际,尤其是近期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实际,紧紧围绕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健全规章制度,纯洁执法队伍,强化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管能力。省里和各设区市均已制定下发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办法,认真组织部署开展人员队伍整顿、定岗定程序、规范证章标识使用管理、进行执法后评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举办执法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全省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统一部署、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正在全面组织实施。
建立规模养猪场检疫申报员制度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好《动物防疫法》和《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进一步规范检疫申报,提升产地检疫工作,今年8月,江西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规模养猪场检疫申报员制度的通知》,全面实行规模养猪场检疫申报员制度。要求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包括供沪生猪养殖场均需配备检疫申报员。要在现有规模养猪场中选择执业兽医或助理执业兽医、兽医技术人员或企业兽医负责人作为检疫申报员。检疫申报员要求工作认真负责,熟悉相关兽医知识,责任心强、守法意识高。检疫申报员选定后,报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审核备案。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批准备案的检疫申报员制定人员花名册,登记养猪场名称、养猪场场址和报检员的姓名、年龄、职务、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检疫申报员要全面掌握本场养殖生猪的疫病情况,记录好免疫、疫病监测等防疫档案资料,在生猪出栏时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严禁染疫、疑似染疫、疫病潜伏期内的生猪出场进入流通环节。对已建立检疫申报员制度的养猪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只受理检疫申报员的检疫申报,其他人员申报一律不予受理。
组织开展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全面建立畜禽养殖屠宰场所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省畜牧兽医局制定下发了《江西省畜禽养殖屠宰场所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组织开展市、县、乡三级官方兽医对畜禽养殖屠宰场所实施常态化监督巡查工作。目前各地都做到设区市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的层层监管、全面巡查,各级巡查面均达到100%。有的县还实行官方兽医挂牌包片监督巡查,将包片官方兽医的照片、联系电话等内容制作成标牌悬挂在监管对象工作场所。官方兽医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包片监管,重点对供沪企业加强巡查。
推进检疫电子出证,将供沪检疫纳入第一批实施江西省自去年在南昌双汇、国鸿生猪屠宰场以及吉安县的县生猪定点屠宰场、温氏集团销售部、正邦集团三个检疫申报点开展了电子出证试点基础上,今年将电子出证工作列入年度全省畜牧兽医工作重要内容,继续部署推进。江西省的做法是将县级以上生猪定点屠宰场(厂)和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申报点作为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第一批实施范畴。现已确定技术依托企业,制定工作方案,9月19日在南昌举办了全省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管理培训班,也是全面启动电子出证工作的部署会,开展了电子出证业务培训,并进行专题工作部署。2014年12月1日起全省县级以上定点屠宰场(厂)和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全部实施电子出证,切实有效防止假证、伪证现象发生。
提升服务,引导企业自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将上海方面有关规定,向供沪备案企业进行宣传告知,认真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方便企业供沪申报。认真落实企业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企业完善防疫和投入品等管理制度,出售调运动物前依法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确保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积极引导企业自律,一是督促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要求供沪企业向属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承诺书,重点是在确保违禁药物、兽药残留及动物防疫等方面符合规定作出承诺。二是督促落实自检制度。要求供沪的大型屠宰企业,除进行“瘦肉精”自检外,应开展兽药残留自检,并做好有关检测记录。三是督促健全防疫和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进一步督促供沪企业,规范并完善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有关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供稿
 
浙江率先探索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
 
病死猪处理难监管,一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大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龙游县畜牧兽医局积极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将能繁母猪保险作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生猪保险与动物防疫相结合的成功之路。
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由畜牧主管部门、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养殖户共同协作完成
一是由县级畜牧主管部门以年为单位组织投保,实行网格化管理。为防止漏保少保,投保前,县、乡、村三级须对全县生猪饲养情况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同时发放告知书对投保事项进行告知。出台《龙游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要求养殖场做好病死动物的预先集中。规模养殖场必须按能存放1个月以上的标准配备相应容积的病死动物收集冷柜或冷库;其他散养户根据生猪养殖量由乡镇(街道)规划建设病死动物收集点,散养户的病死动物,由乡镇(街道)保洁员集中存放在收集点公共冷库,统一收集处理。明确收集点责任,以其为主体,对所在区域进行督查,实行网格化监管。
二是将病死猪按要求无害化集中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收集点病死动物存放到一定数量后,需拨打无害化处理中心4001057000语音报案系统报案。养殖户报案后,畜牧部门、保险理赔人员随无害化处理中心病死动物专用收集车到现场查验,并制作无害化处理确认表,养殖户、畜牧部门、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中心四方签字确认后,作为理赔依据。养殖户只需在家中确认保险公司填制的一张查勘报告即可完成理赔,保险理赔更便捷。同时,畜牧部门和保险公司在无害化处理中心配备专人,共同建立收集和处理工作台账,实现无害化处理和保险数据共享。所有病死动物统一收储到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采用高温炭化处理技术,全部变为无害化的生物质炭。
三是制定明晰的投保数量与赔付额度测算标准。投保数量按照能繁母猪与育肥猪1∶20比例或存栏生猪数量的2.4倍计算。赔付额度按照死猪尸体长度给予30元至600元不等的赔偿,避免了按体重赔偿导致死猪注水等违规行为。保险费按照27元/头收取,其中养殖户承担15%(4.05元),其余由财政承担(中央40%、省35%、县10%);每头母猪每年按60元收取,其中养殖户个人承担6元,政府承担54元。
与原政策性生猪保险相比,该保险模式具有三方面优点
一是保险范围更大,大户小户都可保。原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主要承保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户,而该模式覆盖包括散养户在内的所有养殖场(户),相较于规模户,散养户更易发生乱抛死猪行为,监管难度也更大。将散养户纳入承保范围,更有利于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二是保险标的更广,大猪小猪都可保。原生猪保险条款规定只保10公斤以上大猪,仔猪不在保险范围内。但实际情况是,仔猪死亡率更高,占死亡总量的80%左右,若仔猪死亡不在保险范围内,无害化处理工作将留下一大隐患,也会影响养殖户投保的积极性。
三是保险赔偿更全面,每次事故都可赔。原生猪保险条款规定每次事故2-80头的免赔头数,该模式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后,按实际死亡数量赔偿,取消了免赔头数的规定,确保了无害化处理不留死角。
龙游县开展的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有效解决了病死猪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难题,杜绝了病死猪乱抛乱弃和非法流入市场现象,也为农民争取到了实惠杜绝了病死猪乱抛现象。由于将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养殖场(户)主动将病死猪收集储存报案,有效避免了病死猪乱抛乱弃,确保无害化处理得到落实。今年3月份,龙游县模环乡茶场新村的龙珠合作社社员格林养猪场新建了一座冷库。负责人刘爱辉说,建这座冷库花了3万多元,是专门用来储存病死猪的。人见人憎的病死猪,为何被农民当成了“宝”?刘爱辉说,猪场的生猪都投保了,而病死猪是理赔的依据,等于就是钱。
截至9月20日,该县共收集处理病死猪23.79万头,其中55cm以下(10公斤以下)的死猪占85.16%,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养殖户利益得到保障。龙游县将生猪保险标的扩大到10公斤以下仔猪并取消了免赔数量,涵盖了死亡率最高时段的养殖哺乳期,使每头死亡生猪都能得到一定金额的赔偿,刚出生的死亡仔猪也能赔付30元,养殖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今年我家花了1.6万多元为180头母猪和小猪投了保,已经得到了1.1万多元赔款,如果加上还没有赔的,投保两个月,赔款就要超过保险费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龙洲街道岑山村的王志刚说,“往年病死猪只能靠自己花5万多元建的池进行处理,今年买了两个冷柜临时放放就行了,县里会统一来收集处理。”
截至9月20日,该县共承保生猪138.63万头,能繁母猪6.93万头,收取保费4158.77万元(保期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生猪承保率基本达到100%。今年3-9月共理赔23.79万头,赔付1326.61万元,平均每头赔付55.75元,其中10公斤以下的赔付额占46.6%,保险简单赔付率62.33%(按执行7个月算),处在合理的赔付范围内。
建立起了完善的协作监督机制。保险理赔工作主要由畜牧部门、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厂三方协作完成。保险理赔的依据是病死猪数量,对无害化处理厂而言,数量越多越好,这样保险公司与无害化处理厂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监督制约体系。畜牧部门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无害化处理厂和保险公司,确保最终理赔数据准确客观。
浙友讯
 
寓监管于服务 以服务助发展
——山东省兽药监管工作侧记
 
山东是兽药大省,全省兽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经营企业超过5000家,兽药从业者近10万人。2013年全省实现兽药生产总产值60.5亿元,经营总销售额32亿元。企业数量多,监管任务重,风险责任大是山东兽药监管的真实写照。近几年,畜牧养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2012年以来养殖景气不足,国外兽药企业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发力”,兽药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没有根本扭转,很多兽药企业在“过冬期”艰难前行,兽药行业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阶段。
改变从“心”开始
2013年,全省兽药工作会议上,来自17地市及兽药生产企业负责人齐集一堂。当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兽药行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时,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讨论声。
“现在行情不好,我的企业已经停产1个多月,但我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现在一年能做1000多万元,厂子主要是自己家人打理,利润勉强凑和,有订单就做,没有订单我就停一停,说实话,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不累。”……在随后召开的兽药企业座谈会上,企业老板们直言不讳地说出心里话。
“风起于青萍之末”。转型升级之风,不是一纸文件或者一份讲稿就能兴起的,市场个体的意识觉醒,才是疾风劲吹的真正源头。为了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自觉,一场关于“山东兽药行业如何发展”的讨论拉开帷幕。省畜牧兽医局先后组织两次系统调研,调研组历时3个月,跑遍17地市,与70余家兽药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座谈交流,形成《山东省兽药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并与《农村大众》、“山东畜牧网”等在省内畜牧兽医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合作,围绕当前畜牧业、兽药业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兽药政策法规调整等,进行系列深度报道,先后刊发专题报道12篇。
“头脑风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转型升级的大方向最终得到了企业的认同。共识已经达成,但这只是开始。
为监管装上服务的引擎
转型升级,是一场艰辛甚至痛苦的嬗变。“转、调、并、改”简单的四字,对一个企业,却可能意味着艰难的抉择。这个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政府。
曾有监管人员到企业检查,被老板放狗追赶。这个多年前的往事,至今让监管人员记忆犹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无奈与尴尬。
面对这样的错位,山东开出了自己的药方。“立足兽药、服务畜牧,立足监管、服务企业,立足安全、服务消费”,山东省兽药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核心落脚点是“服务”。
“现在对于检查,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应付,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跟检查人员交流在落实有关规定中的困惑或者困难。我们欢迎监管部门多到企业来检查指导。”一位企业老板朴实的话中,透出了监管部门理念的转变。每一次监督检查,都是一次法规宣讲,一次实地调研,一次专业研讨。监管人员到企业实地检查,都要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表》,对企业执行兽药GMP、GSP不规范的,还要填写《缺陷项目表》,逐条进行讲解。现场的情况一一记录在案,企业心中有底,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行为也得到了规范。监管不再只是“挑毛病、打板子”,更多的还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真诚坦率的交流。服务的理念,让监管与被监管不再处于冷冰冰的对立关系,而多了一些人性化的温情脉脉。
人性化的监管,是否会弱化监督的力度?山东的实践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质量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依法守法的底线要牢牢守住”。发放告知书,用白纸黑字的“负面清单”划定“红线”。签订承诺书、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每年两次的春季、冬季质量安全集中整治,贯穿全年的兽药产品标签、说明书规范行动,常态化的飞行检查,检打联动工作机制,互通联动的多部门协同机制,企业诚信档案制度,形成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
“违法的事是绝对不能碰的,现在监管这么严,我们出不起事。”依法守法成为绝大部分兽药企业的基本原则。“今年,我们公司对经销商的奖励政策做了调整。从原来单纯强调业绩,改为业绩和守法诚信并重,加了一条必须守法经营的要求。”一家兽药生产企业的老板自豪地说。
打击违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兽药产品质量安全,是对守法企业的保护,也是一种服务。
筑牢“最后一公里”
直接从事监督执法的基层监管部门,处于落实质量安全法规要求的“最后一公里”。成败的关键,聚焦于此。
2013年,山东开展了“兽药普法培训月活动”。省畜牧兽医局兽药处李流航处长发现了一个现象。“这种培训气氛很好,没有交头接耳,没有中途退场,大家都在认真听、仔细记。”讲授的内容包括了兽药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讲解、工作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还重点对依法履职的责任进行了解读。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一个个抽象的法律概念在鲜活的案例中变得真实而震撼。“要长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一个参加培训的执法人员由衷地说。
“责任最终要落实到人,否则链条就会断掉”。对此,山东施行驻厂监管,将每家兽药生产企业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在兽药经营企业众多的地市,还施行了划片监管,并规定了日常巡查的基本频率。网格化的监管确保了政策法规要求的落地,也保证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隐患更容易发现,更及时处理。
“提升服务效能,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细化制度,扎紧篱笆,坚持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依法开展兽药监督管理,为兽药行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坚定的话语背后,是山东兽药行业由大做强的梦想和信念。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供稿
 
甘肃全面防控动物布鲁氏菌病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牛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活畜调运频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局部地区出现明显反弹。甘肃省兽医局按照“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理念,2011年以来,在全省开展了力度空前的布病防控专项行动,通过完善布病防控工作机制,强化布病防控各项措施,全省的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确定防控策略科学制订防控方案
针对当前动物布病疫情的形势,甘肃省兽医局多次邀请国家兽医科研单位、相关院校的兽医专家进行论证和研讨,结合全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全省布病的防控目标和防控策略,即以奶牛、羊为重点防控畜种,加大检测范围和数量,严格控制牛羊跨区域移动,强制扑杀阳性畜,坚决拔除新发疫点,最大限度遏制疫病反弹的势头,综合开展区域净化,实现监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
以甘肃省指挥部名义下发了《甘肃省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实施意见》,坚持综合防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行监测净化措施。按照各地布病发生的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类防控区,实施动态管理。一类防控区由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统筹评估确定,省、市、县三级分工负责,重点加强防控工作;二类防控区由市州兽医主管部门统筹评估确定,市、县分工负责,重点加强检测净化和防控工作;三类区以县为主开展检测净化工作。
从严把关规模养殖狠抓综合防控措施
以规模养殖规划布局和建场选址作为起点,按照适度规模、科学发展的理念,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努力转变生产方式和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鼓励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作为养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改善执法监督和服务条件,提升动物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为布病防控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同时,甘肃省还突出种畜场布病监测净化工作,将布病防控作为种畜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
加强引种环节监管。各地兽医部门积极与当地扶贫办等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向他们提供外省布病流行的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地为调引活动提供检测、检疫等技术服务,对引种规模较大的,还派出兽医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并制定调运管理办法,要求对从外省调引奶牛和活羊,要执行双证制度,即产地检疫证明和布病实验室检测证明。同时,为了确保引种活动有序进行,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把引种检疫关,切实做到了调运有申报审批,调前有检测检疫,调入有隔离观察。
加强监测和流调工作。各地按照全省布病监测工作方案,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检测数量,提高检测频次,奶牛、外省调引动物等重点环节做到5个100%检测,即对布病非免疫奶牛100%检测;对种畜场100%检测;对从外省调入奶牛和羊100%检测;对阳性动物同群畜100%检测;对布病感染人所在的养殖场所饲养的动物100%检测。加强阳性畜扑杀净化工作。各地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对检测出的阳性动物全部进行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省兽医局积极争取将布病扑杀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坚决防止阳性畜扑杀不彻底导致疫病扩散蔓延。
加强检疫监督和防疫监管。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加强流通环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管作为布病防控的关键,通过采取强化活畜移动控制,严禁从布病疫区调运动物,严禁布病阳性畜进入流通领域,严禁私自转移病畜,加大对动物经营运输人员的监管力度,加强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培训等工作,有效防范了易感动物由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的流动。
加强培训和人员防护工作。向广大养殖场(户)印发布病防控告知书,开展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制订和完善职业人群生物安全防护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人员防护操作程序,提高养殖者和专业队伍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业务素质。强化联合防控机制。2014年3月份,省兽医部门和卫生部门召开了两部门联席会议,确定建立了信息通报、定期会商、联合培训等制度。2014年8月份,再次召开两部门布病防控专题会议,就建立布病联防联控协作机制达成了共识,为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实现源头防控和过程防治的有机统一创造了条件。
张伦恭
 
西藏推出六项新举措强化动物疫病防控
 
针对去年西藏重大动物疫情多发频发的问题,自治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在全区推行6项新举措,切实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了去年的情况再次出现。
一是启用口蹄疫强制免疫新方案,使用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对全区所有的牛和边境地区的羊进行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实行“三型”口蹄疫免疫全覆盖,达到“一针三防”的效果,减少了免疫工作量,提高了免疫质量和成效。
 二是扩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范围,今年春季首次将驻藏部队、寺庙、学校等单位所养殖的畜禽纳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填补了免疫空白,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覆盖。
三是切实把消毒灭源摆在与强制免疫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常抓不懈,大力推进动物疫病消毒灭源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结合,坚持开展一年两次预防消毒、发生动物疫情时的紧急防疫消毒和重大动物疫病疫区解除封锁前的终末消毒,收到了明显效果。
四是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起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报酬从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及时制定《西藏自治区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绩效考核与基本报酬管理办法》,建立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管理机制,将易感家畜个体免疫抗体水平、群体免疫保护水平和疫情发生情况等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基本报酬和奖惩挂钩,调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变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状况。
五是贯彻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的要求,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分别在政府和兽医业务部门两个序列自上而下逐级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主动性。
六是从今年春防开始,改往年春、秋“两防”后督查为“两防”过程督导,春季集中免疫期间派出4个工作组,赴7个地(市)和去年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22个县(市、区),秋季集中免疫期间派出3个工作组,赴7个地(市)23个县(市、区),分别开展了为期10天左右的重大动物疫病春、秋防督导工作,督促、指导各地(市)和去年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县(市、区)抢前抓早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推动了防控工作的开展。
西藏自治区兽医局供稿
 
河南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疫病净化
 
今年以来,河南省积极开展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有3家原种猪场通过国家首批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评估认证,为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提供了示范。
调动养殖企业净化主体的积极性
一是实行项目准入制度。《河南省种畜禽场和奶牛场(小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养殖企业实施动物疫病净化是项目申报的前提条件,对主动开展疫病净化的养殖企业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上予以支持和倾斜。二是实行“红黑榜”公示制度。在《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上设立公示专栏,对审查合格已申报2014年全国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和“创建场”的养殖企业和将来认证合格的养殖企业,在公示栏中红榜公布;对凡是没有列出净化时间表、消极应付、拒绝监督抽检以及不如实报告检测结果的养殖企业,纳入全省黑名单予以公布;三是依法落实行为禁止制度。奶牛场(小区)不实施净化或净化结果不符合《乳用动物健康标准》规定的,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为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畜禽场不实施净化或净化结果连续两年不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规定的,不予换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不为其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调动各级畜牧部门的积极性
一是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分别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净化工作列入其中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二是把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纳入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防控能力积分制管理办法中,并且加重其积分权重。从而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使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领导对净化工作的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开会念讲话稿上,而是真正研究政策,协调和解决相关部门配合工作,实现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疫病净化的有机结合;使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的负责同志对净化工作的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安排部署上,而是深入养殖企业摸底调研,亲自制定净化方案,组织落实净化措施;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净化工作的配合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答应上,而是切实落实依法履行职责。
把好三个环节落实四项措施
选准动物疫病净化的突破口一是确定了优先实施净化的畜群范围。对父母代以上的种禽场、种猪场、奶牛养殖场(小区)优先开展动物疫病净化。二是确定了优先净化的病种。即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三是确定了优先净化的企业。选定河南省畜牧产业集聚区的骨干企业、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供直接饮用奶和学生奶的奶源基地。2014年筛选了18个养殖场申请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认证和99个养殖场申请“创建场”认证。
解决养殖企业动物疫病净化技术瓶颈为解决长期以来养殖企业在动物疫病净化中缺少系统的净化方案、疫病检测实验室和相应仪器设备的现状,河南省采取了五项对策:一是省市两级疫控机构联手对所有种畜禽场和奶牛场有计划的进行了轮训;二是按照“一场一案”、“一病一案”的原则,逐场研究制定净化方案;三是成立专家组负责指导净化过程中的指导和咨询;四是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养殖企业指导其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配置,培训检测技术人员;五是为部分养殖企业动物疫病净化提供委托检测服务。
跟踪监测阳性畜禽的处置为保障净化工作的扎实推进,我省建立了“养殖企业如实申报监测结果、疫控机构跟踪阳性畜禽处置工作制度”。如果净化企业不按规定进行处置的,由疫控机构呈报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责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监督处置。
广泛宣传发动采取技术培训、科技下乡、交流座谈、进场入户、在《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上开辟动物疫病净化专栏和编印《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导手册》等形式宣传动物疫病净化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政策、措施和认证程序等,调动了养殖企业和畜牧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强化技术保障一是通过近几年河南开展的“县级实验室监测能力达标晋级”活动,推进兽医实验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建设标准、平面布局、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书格式”等八个方面初步实现了统一。目前有139个市县级兽医实验室通过了考核验收,并明确为具有动物疫病净化监督抽检资质的实验室。二是以历届防控技能比武活动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为依托,组建动物疫病净化一线技术服务队伍。三是以近两年为疫控机构和养殖企业培训的700多名已获得《河南省动物疫病监测检验技能资格证》的检验人员为依托,组建实验室检测技术骨干队伍。四是以省、市、县引进的博士、硕士为依托,分级成立认证指导专家组,对今年申报“两场”认证的养殖企业分包到人,为养殖企业提供认证指导。五是先后建立了40多种动物疫病PCR和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为保障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效果的维持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监督抽检按照每种动物疫病抽检频率与数量,落实对养殖企业动物疫病净化效果的监督抽检。省级重点对祖代以上种禽场、原种猪场进行抽检,市级对祖代种禽场、一级种猪良种繁育场进行抽检,县级对父母代种禽场、二级种猪良种繁育场、奶牛场进行抽检。
严格申报审核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和“创建场”的净化标准,河南省对申报企业实行了预评审,坚持软件与硬件并重的原则,逐级把关、层层筛选,对符合国家认证要求的,进一步完善材料,及时上报;对目前条件较好但养殖规模达不到国家认证要求的企业,列入省级动物疫病净化认证序列。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吉林无疫区建设取得实效
 
吉林省提出以口蹄疫防控为切入点建设全省无疫区,通过无疫区建设,形成全备的省、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全方位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彻底改变该省动物防疫基础薄弱现象,为实现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建设原则理清建设思路
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保障无疫、应急恢复无疫”。
免疫实现无疫把建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作为全省无疫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完善疫苗冷链体系。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冷库及冷藏运输车,乡镇配备冰箱、冰柜、冷藏包。二是执行强制免疫制度。推行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监督,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实行春秋集中免疫、月度补免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长效免疫机制,确保应免动物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三是严格防疫档案管理。健全完善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做到规范统一、可追溯。
监测证明无疫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是全省无疫区的重点建设任务。一是强化兽医实验室能力。各市、县兽医实验室2015年前要全部通过兽医实验室考核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二是强化监测预警网络及能力。以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为基础,以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为依托,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畜牧兽医行业协会(学会)、动物诊疗机构、专业合作社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为辅助,形成覆盖全省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监测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并配备动物疫病监测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专用车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监管保障无疫凡是从非无疫区引进和区域内流通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要实施严格检疫监管。一是强化人工屏障及移动监管体系建设。二是强化检疫监管及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三是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四是强化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及残留监控体系建设。
应急恢复无疫是指在无疫区建设和运行期间,一旦在区域内发生规定动物疫病,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控制、扑灭疫情,及时恢复无疫状态。一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二是强化应急指挥机制。三是强化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及时准确开展疫情报告和管理,分级核查举报疫情,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相关记录要及时、规范归档。
积极推进无疫区建设取得实效
全省共投入无疫区建设资金13446.57万元,按照本级财政支持本级建设的原则,省本级投入6595万元、市县级投入6851.57万元,用于加强防疫监测、移动监管、冷链体系维护、购置应急储备物资、兽医实验室和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等六个方面,为无疫区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多层次多角度技术推动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强制免疫、采样监测、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兽药残留控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记录均由省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做到统一模式,统一痕迹化管理。二是组织召开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启动培训会和现场推进会。明确要求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做好全省畜牧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三是全面开展普及性培训。省里统一组织省、市、县三级畜牧主管部门、疫控中心和监督机构技术人员开展全面培训。据统计,全省共培训9000多人次。四是推广宣传典型经验。及时对各地在组织推进、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并通过通报、网络、媒体等途径向各级单位、社会宣传推介。五是国家无疫区评估认证专家定期对全省无疫区建设进行论证和现场指导,为无疫区建设评估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省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改造工程和省级生物安全二级兽医实验室改建工作全面完成;省无害化处理培训示范基地改建工程稳步推进;省动物隔离场规划和选址工作已就绪;省、市、县、乡四级冷链体系设施配备完整,疫苗冷藏运输环节得到了根本保障;各地检疫申报点建设不断强化,动物检疫全面实现电子化;市县两级通过考核发证的兽医实验室达到41家,动物疫病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梅河口、延吉、长岭、伊通、江源等地无害化处理场已经建成,公主岭市全面完成了24个乡镇无害化处理池建设;延边州率先在辖区三个养殖龙头企业试点推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无疫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基础工作,率先从免疫入手,全面夯实冷链体系、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免疫包保工作机制,选派8名处级干部分别包保了全省9个地区,加强了疫苗使用管理,规范了免疫工作。组织完成了上半年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对全省320个监测单元进行了采样监测,全省猪、牛、羊口蹄疫不同亚型免疫抗体合格率都在国家要求的70%以上,病原学检测未发现口蹄疫病毒感染,全省牲畜口蹄疫处于免疫无疫状态。
经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全省无疫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据监测,全省口蹄疫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未检出病毒核酸阳性,未发现临床病例,处于免疫无疫状态。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供稿
 
辽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追溯平台效果好
 
为加快动物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提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化水平,辽宁省以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为基础,以覆盖省、市、县、乡三层四级全程信息追溯监管平台为依托,集6大系统为一体,以实现监管工作数据化和务求监管实效为核心,全面推进全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计投入2.3亿元,开展了以市县区分平台建设、网络对接、视频监控增量、GPS车辆定位扩容和业务追溯系统再开发为重点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追溯平台二期开发建设,全省16个市,101个县区级分中心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全部实现信息网络化运行辽宁省的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囊括了与动物卫生相关的检疫监管、防疫监督、流通监管、安全监管、执法监察、体系监管、信息追溯、综合管理8大业务功能,实现了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网络化全覆盖。15个模块配合其相应的信息录入、查询、维护和统计操作,数据实时动态更新,政策要求零延时直达,使该系统真正变成了一张“活网”,实现了对动物卫生监管基本信息、管理措施、工作程序、工作效果的实时动态掌握,做到了透明化管理,真正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大数据模式的质的飞越。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成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千里眼”辽宁省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省、市、县三级指挥中心远程控制软件和外围的监控终端(摄像头)构成。按照属地化原则实现对辖区饲养场、屠宰场、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等监管对象的远程实时动态无死角监控,并可调阅其历史视频存图。省级指挥中心可对28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实施远程对话指挥调度,市县级分中心可以实现对管理相对人动物防疫活动的实时掌握。
GPS车载定位系统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轨迹清晰可控 GPS车载定位系统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是流动可拆卸式的,用于过省境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车辆定位。一部分是固定不可拆卸式的,用于县境内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车辆定位。前者由入境检查站查验时安装,出境检查站查验时回收,全程信息实时传输至省级指挥中心。后者由县级机构对辖区固定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的车辆进行安装,并能实现越界报警。两者均可对目标车辆实时跟踪和轨迹回放。
实现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六大关联,各项业务工作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辽宁省的检疫证明电子化出证分为联网实时出证和离线出证两部分,通过对电子出证设置严格的逻辑关系,设置了6大业务关联(即场所备案与电子出证关联、监督记录与电子出证关联、养殖档案与电子出证关联、检疫申报与电子出证关联、票证发放与电子出证关联、跨省查验与电子出证关联)。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备案的场所无法出证,15日内没有监督记录的无法出证,没有养殖档案的无法出证,没有检疫申报记录的无法出证,检疫证明不对应的无法出证,无跨省查验信息的无法二次检疫分证,围绕检疫证明电子化出证,各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小反刍兽疫期间,通过关闭检疫出证功能,第一时间实现了零调出、零流通。
移动动监手机客户端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更加便捷“移动动监”手机客户端由面向管理相对人的用户端和面向监督机构的官方端两部分组成。管理相对人可以通过用户端实现检疫申报、证明真伪信息查询、动物检疫标志申请、跨省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申请、培训宣传信息查看、通知公告查看等业务,管理相对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过程体验式参与。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官方端进行检疫申报受理、监督检查登记、相关信息查询、相关数据统计等业务操作,实现了办事便民化、办公移动化。
风险评估框架模型实现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智能化从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职责为出发点,以动物卫生监督信息追溯系统为依托,以OIE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的通行理论为指导,以兽医机构效能评估(PVS)模式为参考,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方法和专家咨询法,探索性地开发了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框架模型,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人工智能模型。模型设定了检疫监管、防疫监督等7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动物卫生监督重点工作,评估指标精细分级,数据实时提取,首次实现了动态评估。评估以县级为最小单位,评估结果以红、橙、黄、绿四种颜色预警显示在对应评估区域地图上,做到了直观、智能。评估结果根据信息平台数据24小时刷新一次,做到了实时、客观。风险评估框架模型的建成为客观反映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实效,及时发现工作短板以及制定有效管措施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供稿

附件: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SYJ/201412/t20141223_4305188.htm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