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底以来,北方大部地区、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降雨有效补充了北方地区土壤水分和水库蓄水,缓解了6月中旬黄淮夏播区大范围干旱,减小了东北地区发生夏伏旱的几率,对秋粮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极为有利。但降雨也造成局部地区农田积水、在田农作物受淹,部分畜禽圈舍和鱼塘受损,给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正常生长和畜牧、渔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农业部高度重视近期局部地区的洪涝灾情,坚持应急值守,加强灾情调度,强化救灾支持,搞好指导服务,大力推进科学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一是及时安排部署。根据与中国气象局会商结果,农业部于近期分区域召开南方稻区和北方地区秋粮生产座谈会,部署落实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要求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情,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案、物资、技术、人员等防灾减灾准备。二是强化灾害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雨情、灾情调度,先后发布10期灾情预警信息和防洪防台风紧急通知,指导各地提前落实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在北京、河北近日内涝后,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并在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发布《夏玉米和蔬菜洪涝灾害应对技术指导意见》和《关于防范强降雨等突发自然灾害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下派5个抗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北京、河北等重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指导灾区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四是加大抗灾救灾支持。及时商财政部紧急安排1.2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帮助北京、天津、河北等重灾区购买种子、化肥、种苗等救灾物资,尽快改种补种和恢复生产。 当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是天气多变、灾害多发季节,也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情,农业部高度重视,7月26日专题召开部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分析灾情发展形势,进一步研究部署农业抗洪救灾工作,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坚定确保实现全年粮食“九连丰”、争取“九连增”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切实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强化责任,强化措施,强化落实,扎扎实实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灾后田管。及时组织人力疏通沟渠,及早排干田间积水,防止发生渍害。指导农民尽快下地割除玉米受损害的植株部分,扶苗培土,增施氮肥,中耕松土散墒,提高低温,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是及时抓好补种改种。按照退水情况、季节可能、不影响秋种和经济合算的原则,及时补种改种绿豆、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做到水退一块,补种一块,力争种足种满。抓紧修复受损的畜禽圈舍、池塘等,尽快恢复生产。 三是全力减轻病虫损失。针对今年雨水多,水稻、玉米病虫基数高,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偏重发生的特点,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强化应急防治,确保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四是认真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落实各项免疫措施。加强检疫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