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协会网站会员注册/修改加入协会会员单位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设为主页 English
中国兽药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务信息 > 行业焦点 >

2009年生物医药及新药投资风险大

时间:2008-12-29 11:15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 点击:

2008-12-29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晨曦

全球经济严冬时节,医疗健康产业作为一处相对温暖的避风港,引发了各路资金关注,但其中的朝阳子行业生物医药却有难熬之势。

在12月16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上,与会投资机构代表在展望2009年投资方向时普遍看好中国医药形势,尤其是医疗器械、社保相关的项目,但对于生物医药及新药领域,多数机构认为风险太大。

中国有机会

近半年来,金融风暴导致资金大规模缩水、新药项目停滞、找不到有意向的投资者,或制药企业资金流断裂进而陷入泥潭的生物公司在美国不是偶发现象。

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告诉记者,在如何处理一些因股价暴跌,吸引不到新到持股人而面临退市的公司的问题上,纳斯达克暂时冻结了“1美元退市规则”,纽交所等机构也在努力寻找一些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从美国反馈的消息称,这些措施对于生物公司并无帮助,未上市的小型生物公司的处境可能更为艰难。但在国内,此类公司处境相对较好,有观点认为影响可能会迟滞出现。

“中国可以说是新药研发的‘深圳特区’。”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总经理施毅非常有信心地表示,新药开发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但相对也代表高收入。在华进行新药开发尤其是生物领域新药的开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现在有政策扶持;同时中国之前没有成定性的模式,不会被窠臼羁绊,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可以预期,未来10年内新一代生物公司将在中国诞生。

其他与会机构的观点也认为: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储备很充足,如能与资本良好地结合,前景非常光明。

一位从事私募基金的人士告诉记者,该基金以前多为A股操作,现在看不清局势,因此更合适做长线投资。而他们也表示对医药兴趣浓厚。

“现在的估值都比较低,投资方条件更加严苛,很多资本都‘捂着钱袋’。实际上,现在无论是私募还是创投,今年在投资上都有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一位与会代表指出。

出手国际并购?

那么,此时中国是否有机会走出国门抄底,借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呢?

对此,香港崇德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陈敏表示质疑:中国现在的确有机会可以买,但是不是真的需要买?人、财、物、研、产、销是不是准备好了?“现在我们面临的局势与以前不同。以前想买,国外企业可能由于政策等限制不愿意卖,如今买的条件具备了,是否就代表我们有能力管理好收购到的企业?另外,我们并购的目的是什么?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如何?”这些都需要思考。德丰杰全球创业基金合伙人肖远指出,在其经手的并购执行案例中,10个计划最终不过一两个能完成并购,而完成后,可以达到协同效应的企业也不过一两成,很多时候得到的结果是1+12.

采访中,国内部分大型企业也表示:虽然有意展开国际并购,但目前仍在调研评估当中,好项目难寻。

在经济快速上升期,一些优质生物公司通常为了扩张或使产品更快上市而愿意引入资金,但在经济紧缩期,认为能够挺过去的生物公司多不愿意寻找合作伙伴稀释自己的股权。

另外一些急需资金的公司则往往是管理和产品等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初来乍到的中国企业可以解决的?记者了解到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谨慎的。

择机行动

“如果之前有良好的海外基础,被并购的企业有好技术、好产品,同时能与现有母公司形成资源和渠道的互补,那么海外并购还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但如果想以海外并购为契机迈出国门,很可能就交要巨额学费了。”肖远分析认为。

有企业表示,在向外发展中可能会碰到政策壁垒、水土不服等问题,希望能得到官方或非官方的协助。

不久前,中国医保商会组织中英联会医药工作组中方代表团赴英参加工作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据称,此次会议确立了双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框架。

另据了解,目前英方正研究制订与中国合作发展医药产业的计划,包括生命科学、医疗设备和生物制药领域。

有观点指出,中方若能合理运用其人力资源和地域优势,与英方先进研发能力进行优势互补,则不仅能推动双方医药产业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还将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届时,中英双方将鼓励大学间、科研机构间以及大学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同时支持英国药企与中国三大医药科技园区进行合作。双方将探讨设立医药发展基金的可能性,用于扶持双方药企的发展。

加强实时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机会入手,是比较主流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