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坚持“产业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发展思路,以扩量、提质、安全、增效”目标,全力以赴狠抓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畜牧产业发展的格局。 一、主要特点 (一)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市共有龙头企业87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个。按年收入分,其中:100-500万元有58个, 500-1000万元有16个,1000-5000万元有10个,5000万元以上1个,亿元以上有2个。 (二)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共有畜牧业养殖业主13548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0-50万元有11909户,50-100万元有1553户,100-300万元有83户,300万元以上有3户。 (三)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市共有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有29个。会员人平收入达2万元,如武胜县猛山乡卿德明猪业合作社。 (四)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因地制宜,建立起畜禽示范带、基地乡镇、养殖小区等不同形式的基地模式:全市共有生猪家禽、草食牲畜示范带各2个,分别覆盖32个乡镇,14个乡镇和6个乡镇,如邻水以省道218,邻垫路等20个乡镇为基地的生猪产业带,岳池、石垭?九龙?翠管会畜禽养殖示范带等;有生猪基地镇51个,牛羊基地镇6个,如广安区以悦来兴平、观塘等20个乡镇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基地,武胜31个乡镇的家禽生产地等。其中:生猪产业示范带2008年出栏生猪近80万头,家禽产业带年出栏禽近2000万只,草食牲畜示范带年出栏牛羊近14万头(只);基地乡镇年出栏生猪近80万头,销售收入24亿元;出栏家禽2300万只以上,销售收入8亿元,出栏牛羊、1万头(只)。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2008年,全市畜牧产业化带动农户人均畜牧业增收可达120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4000元。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八条要求,我市畜牧产业化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总的来说是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有《专合组织法》,但现实上看,其运行机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全市只有邻水和岳池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将基地规模做大做强,而其它均是以乡镇为主的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六)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完备。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市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未到位,基层畜牧兽医基层队伍不稳,基础设施和设备不适应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给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农业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健全技术推广、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的服务机构,为此,结合我市畜牧产业化经营工作实际,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12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五区市县现有龙头企业中选择3-5个龙头企业进行扶持规范,引导他们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乡镇企业,外地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广安自然资源,引进一个禽家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广安家禽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要认真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的意见》(广委发〔2007〕25号)精神,尤其是要推广岳池、邻水的作法,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在全市已注册的29个专合组织中选取3-5个进行引导培育,规范运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四)强服务,为业主发展护航。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抓统筹,完善利益机制。要把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与壮大专合组织结合考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六)重投入,夯实产业化基础。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合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帮助专合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农经网、广播、电视),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风险、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大的有功之臣,实行奖励,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力,专合组织运作等方面分别实行奖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