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编者:晨曦 时间:2008-11-3
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宜昌市畜牧局的要求,宜都市畜牧局组织专班,就制约当前畜牧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探讨新时期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村、组、户走访调查,与防疫员、养殖大户、村民代表、乡镇分管领导、养殖协会理事长座谈,召开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征求意见会,在此基础上,局召开班子成员及科室站负责人会议,进行梳理和综合归纳,摸清了全市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解当前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办法。 一、全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坚持以创建全省畜牧大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宜都市荣获“全省创建畜牧大市先进单位”、“全省标准化养羊示范县”称号,被宜昌市表彰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先进单位”,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了我市标准化养羊的经验。 (一)畜牧生产能力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生猪出栏70.12万头,同比增长20.9%,农村人平出栏生猪2.43头,户平出栏7.62头,位居全省前五名;山羊出栏18.3万只,同比增长8.4%,牛出栏13072头,家禽出笼356万羽,禽蛋产量4012吨,肉类总产量60153吨。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2%,位居宜昌市县市区第一位,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 (二)疫病防控能力快速提升。市财政投资863万元,对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革,彻底解决了乡镇畜牧兽医历史遗留问题,在全省率先对动物强制防疫实行免费,防疫模式在全省推广。2007年,市财政用于动物防疫的资金达180多万元,投入总额和增幅均位居宜昌九县市前列,有力地促进了防疫密度和质量的提高。经宜昌市春秋两季动物抗体监测,我市连续三年免疫合格率名列宜昌各县市区第一名,被宜昌市表彰为“2003-2007年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先进单位”。 (三)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养殖小区48个,其中,生猪33个,年出栏量24.6万头,占总出栏的35.2%;山羊9个,年出栏量1.53万只,占总出栏的8.5%;家禽6个,年出笼量96万只,占总出栏的28 %。到今年底,全市可建成生猪万头场2个,万头村12个,填补了多年市内没有大型规模养猪场的空白。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876户,同比增加152户,其中:出栏50-99头的409户,增加42户,100-299头的387户,增加96户,300-499头的20户,同比持平,500头以上的60户,增加15户,建成生猪百头户467户、千头场33家,同比分别增加110户、15户;出栏山羊30只以上的143户,同比增加14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16户,同比增加6户;出笼家禽万只以上的65户,同比增加11户。 (四)品种改良快速推进。2007年以来,全市从省级以上畜牧良种场共引进种公猪144头、种公羊106只。全市已建生猪人工授精站5个,配种站50个,到6月底止,全市“长大”母猪存栏已达5500头,占能繁母猪总数的21%,预计年底将达到7000头。已建波尔山羊配种站120个,经过连续两年政策扶持,投放波尔种公羊130只,全市达到了每100只母羊配备1只波尔公羊。目前,全市生猪良种率达到95%以上,牛达到80%以上,山羊达到90%以上,家禽达到85%以上。 (五)科技推广体系快速健全。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下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技术推广站、饲料兽药监督管理站四个二级单位,健全了市级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全市畜牧系统现有高、中、初级技术人员387人,其中高级5人,中级78人。全市已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21个,其中合作社6个,发展社员30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疫病防控问题。主要表现在免疫的密度和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报免室、报检站建设滞后,硬件框架尚未全面建立,疫情处置难。二是畜牧项目建设难度加大。三是养殖污染的投诉增多,成为畜牧业和谐发展的瓶颈。四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亟待扶持。 二、对策及建议 (一)关于疫病防控问题。由于动物的抗药性、流动性、混合感染性、改良性等方面原因导致疫病防控难。抓好疫病防控,在政府已对动物防疫埋单的情况下,首先是抓好基础免疫,严把“七关”,即疫苗关。实行专库、专人、专管。培训关。对村级防疫员采取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注射关。严格免疫注射操作。对散养动物的免疫注射,由村防疫员负责实施,村干部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监督。对规模养殖场,认真落实免疫“三到场”制度,即免疫时,乡镇政府包村干部、村包场干部和村防疫员同时到场,免疫结束后,由养殖场负责人和上述3人在免疫档案上签字,保证了注射质量。 消毒关。免疫同时,及时做好养殖场及其环境的消毒工作。督查关。免疫期间,市政府督查室对免疫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免疫进度慢、密度低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免疫密度、质量达到要求。 考评关。集中免疫结束后2周,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的,立即反馈给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根除隐患。 补免关。集中免疫结束后,对集中免疫时不符合免疫条件的和新补栏的动物随时做好补免工作,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其次 ,要加强动物报免室报检点建设,构筑防检的硬件框架。按照“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每村配备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一个村级动物报免室,实行由春秋集中防疫向常年防疫转变,使动物防疫免疫和疫情上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每村制作防疫公开栏,将防疫的政策和操作规程公之于众,增强养殖户对防疫员的监督,促进防疫员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的转变;在毗邻县市设置规范化的报检点,以加强边界隔离带建设,防止外疫内传。从最近两年处理较大几起疫情看,都是从外地引进仔猪造成的,数量多,处置难,消耗大,占用精力多,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养殖户来说都相当棘手。一是要大力推行自繁自养模式,大力发展能繁母猪,各级出台激励母猪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全市生猪的自繁自养。二是预算增加“防疫应急资金”,专项用于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置。三是开展育肥猪保险,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展开。 二、关于畜牧项目建设问题 随着市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市规范津补贴、奖金之后,畜牧项目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项目管理单位和承建单位于一身,变为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项目资金由以前的直达单位,转向更多的直达个体,业主确定由以前的指令性向竞争选择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好“三关”,落实“四制”。“三关”即业主的确定关、项目建设内容关、资金的拨付关。业主的确定直接关系项目建设的成败。主要看三条,一是要有实力,特别是大项目,至少要有完成所有该项目建设资金的80%以上的能力二是要诚实守信会经营,确保项目建成后发挥示范作用,三是热爱畜牧兽医事业,要将项目建成长久的畜牧业基础设施,避免项目建成验收后,马上转产作为其它之用。项目建设内容必须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标求不折不扣完成。资金的拨付大的项目按进度拨款,小的项目验收后一次性拨付。落实“四制”即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法人责任制:一把手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全权负责。合同制:在项目实施前,项目主管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或乡镇签订合同,明确工期、工程质量、拨款方式以及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监督单位、项目实施单位的职责。招(投)标制:对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畜牧项目,由市招标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验收制:项目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竣工报告,提出验收申请。项目监督单位、项目管理单位邀请相关人员,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写出验收意见。 三、关于养殖污染的问题 近几年来,宜都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畜禽粪便的排放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全面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从2006年开始,宜都市用“以奖代补”办法对规模生猪养猪场进行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要想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一是畜牧兽医部门和环保部门要联合制定规模养殖场治污方案,对常年存栏数在50 头猪以上(其它畜禽按标准折成50 头猪)的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规划治理,限期达标排放,力争到2010 年末,畜禽养殖粪便处理率达到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2008 年,结合标准化项目建设,完成大型养殖场的治理任务, 2009年完成规模养殖场(户)治理总数的60 % ,其它规模场(户)2010 年底前完成。同时,严把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二是畜禽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规定标准办理相应环评手续。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投入使用前,应报环保局、畜牧兽医局共同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预先验收。三狠抓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固液分离技术、雨污分离设计、干清粪技术、节水用具等科学方法,减少污水排量,使畜禽粪尿转化为沼气能源和沼液,实现循环利用。 四、关于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问题 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是今后畜牧业发展方向,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扶持:一是通过项目和政策倾斜,建一大批标准化畜舍和引进现化畜牧机械,实行规模化生产;二是调整信贷政策,保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资金需求。探讨房产抵押贷款、联户担保贷款、土地、林权经营权抵押贷款、联户经营贷款、延长还款期限、贷款贴息、国债借贷、财政部分担保等多种灵活方式,切实解决农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贷难”问题。三是调整牧业补贴政策。稳定母猪的饲养和保险补贴,增加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场计划疫苗补贴。探索建立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场畜产品保护价出售机制。四是切实解决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用地问题、周边环境保护问题和防疫设施建设问题,进一步改善基层牧业服务和监管设施。
(责任编辑:admin) |